你的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新聞 » 中國無線市場分析:2G衰退/3G慘淡/4G增長
中國無線市場分析:2G衰退/3G慘淡/4G增長
On: 2014-11-01 In: By: 美藍電子
隨著28日中國電信公布季度數據,中國三大運營商前三季度數據出齊,運營數據顯示2014年將成為中國移動通信市場的一個重要分水嶺,中國無線市場正從“新興”步入“飽和”,“飽和市場的存量競爭”將成為中國電信市場的“新常態”。
2014年截至前三季度的運營數據顯示:中國移動的移動電話用戶數7.99億,凈增用戶3200萬;中國聯通用戶數2.97億,凈增用戶1600萬;中國電信用戶1.82億,凈減用戶400萬;中國市場移動用戶總計12.8億,凈增僅為4400萬。
按照前三季度凈增4400萬估計,2014年全年無線凈增僅為5500萬;而對比去年同期,2013年前三季度用戶凈增9900萬,全年凈增1.24億。2014年中國移動通信用戶年度凈增規模相對去年將大幅縮水一半以上,市場“飽”態盡顯。
中國無線用戶的年度凈增峰值是在2012年達到的,當年3G凈增1.06億,2G凈增0.29億,總凈增1.35億,年末用戶11.1億;2013年市場略微顯出拐點跡象,當年3G凈增1.84億,2G凈減0.61億,總凈增1.24億,總凈增數字仍非常強勁,年末用戶12.3億。
雖然中國市場的“12.3億”用戶已經對應了“適齡人口的100%滲透率”,但各國電信市場的“市場飽和(凈增大幅下降)”與“無線滲透率門限”的對應關系并無定律,大部分國家的凈增勢頭并沒有在“100%滲透率”時大幅逆轉,很多市場的拐點要到滲透率120%甚至140%以上才會出現。
中國市場在滲透率100%前就出現了凈增趨勢的顯著減弱,一方面說明中國電信市場的巨大不均衡性,一國貧富差距越大,其農村市場在越低于滲透率100%的位置就會飽和,整體市場也相應會在滲透率越低時飽和;另外一個可能則是中國移動電話用戶規模數據被低估了,有市場人士認為運營商在過去有可能低報了相當規模的2G用戶,實際滲透率已經越過了100%。
總而言之,今年中國無線年度凈增用戶的大幅縮水,明確地意味著以往一直以“新興”為標簽的中國市場正在步入“飽和”,市場競爭將越來越在存量用戶之間展開,“飽和市場的存量競爭”將成為“新常態”。預計到2016年,中國市場年度凈增將降到存量的2%以下(2013年是10%,2014年是4%),中國市場將成為完全的飽和市場。
2014年不僅是“新常態”的第一年,也是中國4G規模商用的第一年,對中國4G的觀察也需放到“新常態”的框架下。中國移動前三季度4G/3G共凈增9400萬,而總凈增只有3200萬,其差額就意味著2G大幅凈減了6200萬,用戶主要在各網存量間轉移。
今年前9個月,中國移動考慮季節波動后的每月凈增基本均勻,某個月若4G/3G用戶凈增幅度大,則該月2G凈減幅度也大,“4G/3G凈增”與“2G凈減”呈明顯的“負互補關系”;同時,從1月到9月,隨著4G每月凈增擴大(從2月的100萬擴大到9月的1100萬),3G每月凈增則相應縮小(從1月1400萬縮小到9月的200萬),“4G凈增”與“3G凈增”呈明顯的“替代關系”。
上述數字關系就是“飽和市場中存量競爭”的典型約束關系:第一,4G/3G與2G互相“負互補”,任何4G/3G的靚麗增長就意味著2G的大幅萎縮;第二,4G增長與3G增長互相“替代”,大幅推進4G本質上等于大幅分流3G,運營商對4G的戰略判斷本質上就是對自身3G潛力判斷的映像。因此,在未來的中國市場,如果4G數據越強勁,則不僅意味著2G越衰退,還意味著3G數據越慘淡。
當前中國市場3G滲透率僅為39%,3G用戶5億,而2G用戶仍有7.5億之巨。中國三大運營商在3G用戶規模上的比例關系是“移動50%、聯通30%、電信20%”,在2G上的比例關系是“移動70%、聯通20%、電信10%”。3G時代,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的3G具有優勢,整體上對中國移動呈現“搶用戶”的態勢,3G格局相對2G格局的極度失衡有所扭轉。
但進入4G時代,三大運營商的3G/4G網絡重回均勢,如果中國移動能用其3G/4G順利承接其2G存量,守住其2G存量不流失,那么中國移動的市場份額可持續穩守六成以上,市場地位仍無可撼動;而相對應的,只擁有占市場30%的2G存量的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則將后續乏力,在市場上將找不到支撐其4G/3G繼續發展的足夠用戶資源。
因此,影響未來中國無線市場格局的最重要因素就是7.5億2G用戶的走向,至于誰的4G數字更漂亮則意義不大。對中國移動來說,4G數字是重要的,因為中國移動4G的主要戰略任務就是要承接其2G,特別要盡快承接其中的高ARPU值用戶;但對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來說,4G數字并不重要,如果其4G增長主要通過分流其原有3G取得,而3G增長又得不到新2G資源的補充,則4G數字越漂亮,其“花大代價把自身存量3G翻新成4G”的運營就越得不償失。
當前中國7.5億2G用戶正在以每月千萬數量級規模從2G中釋出。中國移動正以“積極的4G”直接或者間接(通過3G轉接)承接這部分用戶,每月承接能力已經達到千萬數量級。而“就算明天發FDD牌照,暫時也無法以4G領先對手”的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則必須盡快以“更積極的3G”來爭取這部分用戶,盡快將語音邊際價格推至接近免費(即將語音資費形態推至接近“固定價格、無限語音”),盡快降低非重度數據消費套餐中的流量價格,形成3G套餐競爭力的絕對領先,吸引從2G(包括對手的3G)釋出的用戶轉入其3G,進一步鞏固3G,為未來4G發展打好基礎。
用“更激進的語音資費、更積極的數據資費”爭取用戶的機會窗只會開放1年多時間,由于中國移動目前對語音業務的依賴太大,短期無法在語音資費競爭上強硬反擊。中國移動每年有超過1億規模的2G用戶轉化能力,2年后中國移動也將轉變為以4G/3G為主導的運營商,對語音業務的依賴顯著減弱,那時無論對手再采取什么競爭手段,中國移動都有能力對等應對,“攻防代價極不對稱”的機會窗將隨之關閉。
美國成熟市場的四大運營商,兩強兩弱,兩較弱的T-Mobile和Sprint面對不斷丟失市場份額的情況,只能以更激進的競爭手段應對,使用戶回流,先務實穩住規模,然后再務虛其他。這是電信業規模經濟的特征使然,沒有別的辦法,即使孫正義當老板的Sprint也一樣,甚至Sprint在孫正義指揮下在價格競爭上還更為激進。在強者愈強的市場上,弱勢運營商想追近差距卻不急于積極競爭,或是監管者想讓格局更均衡卻阻止競爭更積極,這些反而才是比較奇怪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