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新聞 » 科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有利助推器
科技是我國經濟發展的有利助推器
On: 2013-07-08 In: By: 美藍電子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科技的創新推動經濟的發展,在經濟快速發展的時候可以加大對科技的投入,在儀器行業也是如此。創新是儀器實現更好發展的必經之路。當前我國的科技與經濟發展是否實現了很好的融合呢?下面阿儀網與你一起分享:
“中國的科技發展已經深深地融入到社會經濟發展當中。”7月3日,科技部副部長曹健林在作主題發言時表示,中國與中東歐各國在科技領域有較大的合作空間,希望加強合作,共同解決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的共性關鍵問題。
曹健林說,2000年以來,我國的研發投入增長一直高于GDP增長,平均年增長率超過20%。2012年,我國研發支出達10240億元,約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97%。與此相對應的是,中國取得了一批國際領先、振奮人心的重大成果,支撐經濟社會發展成效明顯。全國技術合同交易額年均增長超過20%,2012年達6437億元,全國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持續快速增長,達到約10萬億元。
曹健林表示,在支撐產業轉型升級方面,中國政府致力于推動科技融入經濟主戰場,啟動了具有明顯產業化目標的重大專項。例如,高端芯片、高端數字化機床、石油、天然氣探測技術等等,自2008年啟動以來,累計新增產值超過11000億元。科學進步貢獻率從2001年39%,提高到目前51.7%。在農業和民生方面,近年來,中國的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以每年約1個百分點的速度增長,目前達到54.5%。在基礎研究方面,航空、“深海”等技術都取得重大突破。
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增強企業創新能力,2008年以來,我國啟動實施國家技術創新工程,出臺相關扶持政策。目前,科技型中小企業數量近20萬家,去年,中小企業創新基金投入40多億元,帶動市場、銀行等投入超過千億元。
曹健林說,盡管中國科技取得突飛猛進的發展,但中國依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社會中,中國總體上還是學生,源頭創新不足,因此,要大力發展國際科技合作事業,學習包括中東歐各國在內的其他國家的先進經驗。目前,中國與中東歐國家通過雙邊科技聯合會每年支持的科技合作項目已達200多項,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希望以此次會議為契機,與中東歐各國在科技領域加強合作研究,共同解決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和民生改善的共性關鍵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