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頁 » 新聞資訊 » 行業新聞 » 溫州儀器儀表企業積極拓展智能電表市場
溫州儀器儀表企業積極拓展智能電表市場
On: 2013-06-26 In: By: 美藍電子
智能電表以其獨有的方便、實用功能逐步替代傳統電表的角色,并在全國范圍快速推廣。國家電網公司規劃在十二五期間實現對直供直管區域內所有用戶的全覆蓋、全采集、全費控,智能電表總計劃安裝量達到2.22億只,預計該市場容量將達200億元至250億元。
面對這樣的大蛋糕,溫州企業已經搶得先機。通過國內兩大巨頭“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的招標情況來看,目前,溫州企業占到全國市場份額的10%以上。溫州成為智能電表生產的主要集聚地之一。
一系列旨在提高智能電表質量管理與控制的新技術標準將于8月開始生效,中國智能電表將迎來黃金期。溫州企業正鉚勁拓展屬于自己的市場版圖。
智能電表集聚顯現
在今年國家電網的第一次招標會上,浙江晨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標的智能電表業務金額達1.5億元。晨泰總工程師項超告訴記者,晨泰入圍“國家電網”,近年來還保持高速的增長,與產品質量的提升有著直接的關系。
溫州儀器儀表行業起步早,實力強。在中國機械工業結合會宣布的“2011年中國機械百強”來看,僅上榜的四家儀器儀表企業中,溫州就占了兩家。溫州也被評為“中國新興儀表城”。
2010年,國家電網公司以“1號文件”的形式,公布了今后10年智能電網的建設規劃。之后,包括北京、天津、浙江、陜西等地已分領域啟動智能電網試點工作。
為了能分析智能電表市場的大蛋糕,溫企早已行動,如正泰、晨泰、德力西、天正、華儀、飛躍、中南、華邦、松夏等多家溫企技高一籌,通過了“大考”——中國電力科學研究院的全性能檢測,拿到了參加國家電網公司智能電表招投標的資格。同時,溫州也順理成章地成為智能電表生產的集聚地之一。
從國家電網的招標情況來看,浙江省占到整個市場份額的60%以上,其中,杭州、溫州、寧波成為智能電表生產主要集聚地。
研發推動企業發展
走進晨泰集團,廠區地面干凈整潔,陽光充足的地方還可以看到倒影,以機器設備為主的生產流水線顯得井井有條,不少工人做的工作是看管設備正常運行。項超介紹,晨泰很早就采用機器自動化生產設備,自動化帶來了高效率。2012年,晨泰年產值達7億余元,公司員工僅500人左右。
“公司研發投入大嗎?”看到整排的機器設備,記者禁不住問。
“大!”項超斬釘截鐵地回答。
“舍得嗎?”
“沒有研發,企業就沒有新動力!”
據了解,晨泰集團每年在研發上投入上千萬元;此外,還投入上千萬元對生產設備進行改進。晨泰集團擁有技術研發人員超100人,占到總人數的20%。
對于研發的投入,晨泰是溫州企業的一個縮影。溫州不少知名企業都已經從原先的勞動密集型企業逐漸轉型升級為科技型企業,包括正泰、德力西、華儀、天正在內的多家儀表企業都十分重視研發的力量。
據了解,正泰集團儀器儀表公司為了提升產品質量,積極研發滿足國際智能能源網建設需要的智能家居管理終端、新能源計量計費管理終端、智能能源管理信息終端等新產品和新技術。每一項技術的投入,背后需要大量資金的支持。
市場容量超千億元
有人注意到,截至2012年底,國家電網公司已累計招標1.84億只智能電表。對照2010年發布的招標規劃,這也就意味著未來將僅剩3800萬只的空缺。結論一出,市場嘩然。
面對這樣的說法,項超表現得很淡定。他說:“雖然智能電表與傳統電表相比有很強大的功能,但軟件方面不斷地升級顯得更為重要。”
隨著時代的發展,智能電表就如智能手機一樣,也需要逐漸升級、更替。為此,晨泰不僅注重硬件的品質,在軟件和編程方面也大下苦功。記者在晨泰的樣品間可以看到,智能電表具有費控功能。此外,通過軟件編程還可以區分“尖、峰、平、谷”等多種時間段,并實現分時段計費。像這樣人性化的多種功能,智能電表都可以通過軟件的開發逐步實現。截至目前,晨泰已經有知識產權20多項,軟件著作權20多項。
對于未來的市場,光大證券電力設備與新能源行業研究員周勵謙預測還將有千億市場。他預計,從2013年到2020年間,招標量總計高達7.9億只,若按每只電表平均175元計算,全國智能電表還有超過千億元的市場容量。
正是瞄準了這一領域的巨大藍海,一些電工行業內的優秀企業也在謀求轉型。不少溫州企業透露,為了搶占更大的市場份額,他們正在從產品解決方案供應商向運營服務提供商轉變。